您当前位置:景德镇市昌河实验小学 >> 教研园地 >> 教研动态 >> 浏览文章

追光而行,步履不停(第33届现代与经典(南京)小学数学学习报告)——唐亚琪

发布时间:2023年06月05日

 
追光而行,步履不停(第33届现代与经典(南京)小学数学学习报告)——唐亚琪


追光而行,步履不停(第33届现代与经典(南京)小学数学学习报告)——唐亚琪
 
   首先,非常感谢学校给我提供了这次学习的机会。历时2.5天的观摩,收获多、感触多,专家们无论是在知识点的讲解,语言的组织,教学的设计,还是在启发学生的探究性思考上,都给我一种全新的感觉。教师循循善诱,孩子们错着错着就对了,聊着聊着就会了;教师情景演绎,孩子们热情加入,将一个个枯燥的数量都赋予了形象;教师放手课堂,孩子们在独学-共学-问学-验学的过程中不被束缚,放飞思想。。。。。。每位教师充分以学生为主体,落实核心素养,让孩子们在课堂上真实有效地经历了数学思维培养的过程。
   下面就对我触动比较大的几节课来谈谈我的心得体会。
   第一次听贲友林老师的课还是7年前,跟现在一样,也是带着自己班的孩子上的一堂复习课。贲老师注重以学定教,针对学生反馈情况引导学生复习相关知识点,如贲老师所说,有想法、有根据、有方法、有疑惑,孩子们看似在简单的学习互动中却能肉眼可见的一步步发展数学思维,敢于质疑、敢于交流,敢于展示!课后总结时,贲老师将身边教学的真实案例分享我们,学生们这种研究的精神不仅发生在课堂里,还延伸到课堂外,我想这才是学习本该有的样子。
   张齐华老师执教的《用方向和距离确定位置》,通过复习用数对确定位置引出课题,然后给出15分钟时间组内讨论,四人小组依托任务支架开展学习,针对学习中的问题,先组内解决,不能解决的就写在便签纸上,然后利用这些问题展开学习。张老师将“提问权”还给学生,利用学习单,实施社会化学习,并鼓励让学生自由发问,实施任务驱动学和教。问题点燃思维,思维照亮课堂,学生亲自提出的问题,源自学生内心的需要,更能促进学生的主动探究和深入思考。当问题来源于学生自己的困惑时,他们才会有真正探究和解决的欲望。因为在儿童的内心深处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就是希望自己是一个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张老师紧紧抓住学生这一需求,让学生亲自提出内心的问题: “与以前所学的数对确定位置有什么相同与不同?”“北偏东与东偏北有什么区别”“如果只有距离或方向可以确定位置吗?”。。。。。。    
   张老师用幽默风趣的语言调动学生的听课积极性,把孩子们的困惑用形象的肢体语言来解释,加深孩子们对方向的理解,巧妙地让学生理解用方向和距离确定位置就是从面到线,再到点的一个过程。最后,张老师打通用数对确定位置与用方向和距离确定位置的内在联系,它们的本质是相同的,都是两个量的相交,用数对确定位置是行和列相交,而方向和距离确定位置是线和面相交(即圆与射线的交点),将“新”、“旧”知识进行勾连,培养学生的主动关联意识。
   课后分享时,张老师谈到了组内共学的模式。他特别强调组长领导力的重要性,并对组长提出要求:光自己懂了没有用,只有人人都学会了,才是真成功;根据任务的难易,分配给不同层次的学生;追问,才能够让同伴学得更好;交流要有序:后进生先说,中等生补充,优等生总结。另外对组员也提出了要求:轮到谁分享,红笔当教鞭,红笔指哪儿,看哪儿,想哪儿。例如。。。。。。
   如果说前几节课是我们日常难以效仿的,毕竟它不仅考验的教师的功底,还考验学生的素养,那么徐长青老师的《乘法分配律》很适合我们借鉴。徐老师先从口算活动导入,在口算12×3时,提问:你是怎么想的?利用拆数法,可以把12拆分成10和2,然后计算10×3+2×3,从而得出36,可见乘法分配律对我们而言并不陌生,我们二年级时就认识了。然后借助例题,整个教学楼的占地面积怎么求?从而引出乘法分配律的字母表达式。看到这里,我们似乎会觉得这不就是我们平常的上课方式么?可是这时候徐老师创设了一个生活化问题情境,即二十年过去了,两位同学来探望老师,进门后分别与学生握手,我们一起来看看(播放视频)。情境的前半段,我们还在疑惑,这数学课上成啥了?但徐老师突然话风一转,再一次与课题《乘法分配律》联系起来,而且在教授学生知识的时候不忘教育孩子们要尊师重教。
   他主要展示了三次即兴表演,两位学生扮演 a 和 b ,徐老师扮演 c 。
   第一次:同学 a 和 b 同学去看 c 老师, a 与 c 握了手, b 和 c 也握了手,然后一起走进了屋子。于是可以形象地得到( a + b )×c = a×c + b×c 。
   第二次:同学 a 和 b 同学去看 c 老师, c 只和 b 握了手。于是也得到了( a + b ) ×c = a + b×c 。但由于" c 握手不公平",所以可以清晰地看出式子不成立。例如,可以举个例子,(8+7)x5=8+7x5,是错的,怎么办呢?徐老师又找 a 学生补上握手,让学生也更清晰地记得 c 要握手两次,也就是要乘两次。
   第三次:生1拿着80%,生2拿着3/4,生3拿着4.5,生4拿着追光而行,步履不停(第33届现代与经典(南京)小学数学学习报告)——唐亚琪追光而行,步履不停(第33届现代与经典(南京)小学数学学习报告)——唐亚琪当老师,80%、追光而行,步履不停(第33届现代与经典(南京)小学数学学习报告)——唐亚琪、4.5一起去看追光而行,步履不停(第33届现代与经典(南京)小学数学学习报告)——唐亚琪老师。一边演一边讲:(80%+追光而行,步履不停(第33届现代与经典(南京)小学数学学习报告)——唐亚琪+4.5)x追光而行,步履不停(第33届现代与经典(南京)小学数学学习报告)——唐亚琪=80%x追光而行,步履不停(第33届现代与经典(南京)小学数学学习报告)——唐亚琪+追光而行,步履不停(第33届现代与经典(南京)小学数学学习报告)——唐亚琪x追光而行,步履不停(第33届现代与经典(南京)小学数学学习报告)——唐亚琪+4.5x追光而行,步履不停(第33届现代与经典(南京)小学数学学习报告)——唐亚琪,进一步拓展乘法分配律不局限于两个数与一个数相乘,它适用多个数,而且适用任何数。
   罗鸣亮老师的《分数与除法》一课呈现了峰回路转的精彩。课始,幽默互动、俯下身子,让学生从最初的不敢表达,到课堂中每位学生举手抢答,大胆表达;课中,罗老师给足学生质疑,独立思考,合作交流,自我反思的时间与空间,看到了学生从不会到会的过程,生生之间的精彩补白,不放过课堂上任何一个掉队的孩子,那个一开始认为“3个饼不够分给4个人,决定让其中1人饿肚子”的孩子,到最后自信上台骄傲展示自己结论“每人可以分到3/4个饼”。这个从不会到会的过程深深触动了每位听课老师的内心,这不就是学习真正发生的课堂吗?罗老师课堂中的数学学习是在学生的质疑中自主生成的,是在学生自我反思修正中生成的,是在教师的精问、善等、少言中自主生成的。。。。。。课末,孩子们还沉浸在a÷b为什么等于a/b的世界中,久久不愿下课。这样的数学课堂,让我们看见孩子、看见学习、看见素养、看见成长。
   通过这次观摩学习,让我看到了很多新鲜事物,对我今后的教学起到了很好的督促作用。再次感谢学校给我这次学习机会,让我学到了不同的教学方法,我将积累这次学习活动的经验,将它们应用于以后自己的教学过程中去,努力使自己的教学更上一层楼!

上一篇:没有了
下一篇:爱在心头,情满教室 ——孙凌琪

  • 景德镇市昌河实验小学 All Rights Reserved. 赣ICP备14007461号-1 电话:0798-8495009 0798-8467055 技术支持:易动力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