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景德镇市昌河实验小学 >> 教研园地 >> 教师论文 >> 浏览文章

曹路佳 传统文化知识的语文教学

发布时间:2016年11月22日

——我与教研同成长
 
关键词:传统文化知识 教研
 
   学无止境,面对新教材的改革以及不断变化的学情,教师只有不断教研,才能跟上时代,教好学生。下面我就教研过程中的心得体会列举如下:
 
(一)依据学情,适当拓展
   网络时代,学生接触网络、电视的机会很多,但对于传统文化的常识非常欠缺,有的甚至一无所知。老师如果只是照本宣科,生硬地让学生学习,学习效率必定不高。这时,就需要老师采用一些容易让学生理解接受的方式来教孩子学习。比方说,三年级上册第五单元中《赵州桥》。学生理解不了桥到底有多坚固雄伟。这时,教师播放幻灯片,同时告诉学生,长50多米相当于教学楼长长的走廊那么长,他们就更容易理解了。当介绍到桥的美观的时候,教师补充对应的图片资料,学生就能真正明白,到底什么是“两条相互缠绕的龙,嘴里吐出美丽的水花”,什么是“两条飞龙,前爪相互抵着”,什么是“双龙戏珠”。再比如说,《一幅名扬中外的画》。教师在教学时,可根据文章内容,选取《清明上河图》的部分图画,展示给学生看。先让学生描述画中的内容,再对照文章理解。这样既加深了学生对课本知识的印象,同时又能更深刻地体会到张择端画艺的精湛。
 
(二)结合生活,体悟文化
   “传统文化”是个非常抽象的大概念。要从何下手,又教些什么呢?起初我苦恼了很久。在教研的过程中,我不断摸索,最终决定:由小见大,由近到远。以第五单元的“口语交际”为例。生活在景德镇,学生对瓷器相对比较熟悉。因此,可以先让学生回家查找瓷器的相关知识(起源,种类等等),在交流的过程中除了查找的资料之外,还可以说一说你见过什么样的瓷器,有没有关于瓷器的趣事,甚至可以带一两样瓷器来给大家观赏,并把瓷器介绍给大家。有的同学对瓷器不感兴趣,那你可以结合过年过节的一些习俗来说。比方说:过年放鞭炮,端午节赛龙舟、吃粽子。回家查找好习俗的由来,再结合这些习俗具体是怎么操作的,以及在其中发生的乐趣。当然,学生查找的资料不一定完整,教师可根据情况做适当补充。这样一来,学生积极性高,不但玩到了,也从玩中学到了传统的文化知识。
 
(三)声像并茂,全面感受
   三年级的学生,喜欢神话故事,但是想象力毕竟有限。在学习《盘古开天地》时,虽然兴趣浓厚,但对于“他的四肢,变成了大地的东、西、南、北四极;他的肌肤,变成了辽阔的大地;他的血液,变成了奔流不息的江河;他的汗毛,变成了茂盛的花草树木;他的汗水,变成了滋润万物的雨露......”学生的理解能力还不够。甚至在教学中,有学生会问:“老师,汗毛是什么?”在上课时,老师除了基本讲解外,播放《盘古开天地》的动画短片或短视频,能很好的加深学生对文章的理解。再如《孔子拜师》中,学生难以理解“风餐露宿”、“日夜兼程”、“穿着长袍”、“风尘仆仆”、“纳闷”的意思,从而很难突破教学重难点,体会不出孔子拜师的艰辛和决心。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边讲解,边放录像。学生通过老师的讲解,再看到视频中孔子那么多天,不停赶路,吃不好住不好,最后头发散乱、一脸疲惫的样子,就能感受到孔子拜师过程的不易,也就能体会到孔子拜师的决心。
 
(四)学练结合,巩固提高
   学生你一言我一语,学习积极性高,但也容易忘记。这时就需要把学习和练习结合起来。比方说,在口语交际时,同学们交流了各种传统文化:有过年过节的风俗,有茶文化,有瓷器文化还有涉及饮食文化、绘画文化的。知识很多,面很广。很多学生当看热闹,了解以后就不管不顾了。这就不行。在口语交际的时候,老师就适时地进行归纳,总结哪些传统文化学生说到了哪些知识。在经过整理归纳后,要求学生及时地选取自己感兴趣的一个方面,写一篇文章。要求学生在写的过程中,运用到刚才归纳的知识,同时,带着自己的感情,结合生活实际去写。这样一来,学生不再是“看看就好”,而是在实际操作中加深对传统文化的理解。当然,老师也能通过学生的文章,感受到学生兴趣在哪方面,对所学知识又掌握了多少。这样,既能加深对学生的了解,又能做好反思,明确以后的教学中要注意哪些问题。
   “活到老,学到老”是我们常对学生说的话。而这也应该对我们自己说。虽然我们现有知识比学生要多得多,但我们不能就止步于此。我们学习的知识是有限的,甚至随着时间的推移,有的知识还在不断遗忘。因此,我们应该时刻谨记:学无止境,切实体会“温故而知新”的含义。要想不脱离时代,教好学生,就需要不停地教研。只有精益求精,才有进步的空间。我与教研同成长,在学习中进步,在教学中进步,在钻研中进步,不亦说乎!

上一篇:曹君 直观与抽象的桥梁——数形结合
下一篇:蔡琴伦 我与教研同成长

  • 景德镇市昌河实验小学 All Rights Reserved. 赣ICP备14007461号-1 电话:0798-8495009 0798-8467055 技术支持:易动力网络